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

Is god a mathematician?

數學的永恆性源自古希臘畢達哥拉斯,後輩柏拉圖系統論述而定。至十七世紀兩位偉大的哲學家-迦利略、笛卡爾與教宗之間對於真理的探求思辨辛勞之路。十八世紀克普勒、牛頓漸漸發揚「數學」的光環,適性適所的在各種領域皆可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。甚至從自然科學轉至社會科學,而機率論及統計學歲應而生。

在時空敘述的元祖-歐基里德系統(1-D3-D空間表示)到十九世紀純數學自由發想的非歐基里德系統(球表面空間、4-D等等),引發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思辨。在此之中不斷提出數學究竟是「發明」抑或是「發現」種種證據與想法。

從數學與邏輯這切不斷的臍帶著手,數學本身具備著不完備定理(像是真理存在的零層樓;數學只不過是在一、二樓的高度,相較於三、四層樓物理化學等知識範圍),而發展其「靠不住」的系統時又要如何期待她引發出對於宇宙深刻的見解,以及發揮他的不合理的有效性?

在結理論與弦理論不謀而合的發現上,再一次證明數學出人意表的力量。而結理論也大大受惠原子模型-電子繞和旋轉等特性進而發展元素週期表等價的結,激發了人們對於繩結的興趣XD

也就是說自然科學假說經由革命(進化?)但數學理論卻是不朽的。如果說我們觀察大腦演化脈絡,那數學在霧裡的神祕成就,至少有一部分可說明數學只是在處理物理世界,未達次目的而發展的語言而已,應不是太驚人的事。也就是物理與數學本身不可分離。


最終本書結語以:「數學是被發現+被發明的」收尾。一個非常中庸的答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