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雜誌出版
可惜只寫到光復初期,或許那時對於國民政府的歷史仍相當敏感吧。(笑)
重溫國中、高中的歷史厚度,回味五味雜陳的台灣過去,不同的觀點,不同的敘述手法,讀者被引導的心境各有所不同,或許歷史的陳述本身就這麼主觀。龍應台形容台灣的孩子-非常有彈性,敢闖的性格,如今漂泊了四個世紀,是該讓浮萍扎下深根了。下了耐人尋味的敘述,非常有意思。看著台灣十五、六世紀開始的荷據文字記載的故事,其沉澱文化厚度相較他國單薄許多,特別是鄰近的中國,若不談論政治議題,台灣的故事融合著地理戰略及世局發展的元素,隨著世界的潮流扮演著無奈的腳色,先是被紅髮綠眼的荷人收為據點,再來是心懸反攻大陸的鄭氏的跳板,清領時期荒煙蔓草,日據努力壓榨的乳牛,到現今國民政府眼中愚蠢的鬼島。有夠可憐,沒有一個真正愛過台灣的「政權」或是國家型態的出現。被拋棄的台灣人,將何去何從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